《新能源電化學》以電化學理論為核心闡釋了各種新能源相關的電化學反應原理和工程基礎,用盡量少的語言在產業、工程、科研和教學四者之間搭建一個橋梁。將電化學反應方程式—電極活性材料變化過程的圖解—清晰易懂的說明文字三者貫穿起來,清楚闡述各種化學電源器件中發生的電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揭示電極結構的設計、電池材料的選擇等影響電池性能的基本原則。書中采用了200余幅詳細圖解來闡明電化學反應過程中活性材料發生的變化,設置了160余道思維訓練題培養讀者的創新思維,提供了50余幅思維導圖協助讀者理解鞏固書中內容(掃碼閱讀)。 本書可作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化學、應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學用書,也適用于化學電源企業的工程師和科研機構的工作者以及對能源電化學感興趣的同仁。
楊鷹,本科畢業于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西安石油學院1998-2002),碩士畢業于材料學專業(研究鎳氫電池,西安交通大學2002-2005),碩士畢業后在大連新源動力有限公司從事燃料電池研究(2005-2006),后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和電化學腐蝕,西安交通大學2006-2011),博士畢業后入職西北大學,開始研究光電化學分解水(2011-2016)、液流電池(2015至今)、有機電化學合成(2019至今),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學系訪學1年。從事《新能源概論》、《能源電化學》、《應用電化學》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發表教學論文2篇,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化學創新實驗競賽一等獎。在燃料電池、液流電池、有機電合成等方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十余項。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而以動力電池、電化學儲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化學領域中進行基礎科學、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創新,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一環。因此,編寫《新能源電化學》的初衷,是希望用盡量少的語言闡釋以電化學基礎理論為核心、緊密圍繞新能源系統的電化學知識,在產業、工程、科研和教學四者之間搭建一個橋梁。希望本書的內容有助于企業的工程師理解測試儀表給出數據背后的原理,讓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明白所學理論在工程上如何應用,讓高校的學生掌握行業的發展動向。 本書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能源電化學基礎知識、傳統電源電化學、新型電源電化學和能源電化學研究方法。 第一篇“能源電化學基礎知識”主要介紹能量的轉換方式、電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化學電源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衡量化學電源性能的參數等內容。本部分重點對能源電化學相關術語的定義和來源進行了解讀,以消除中文名詞有時引起歧義而給讀者帶來理解上的困難。本書盡量避免使用“極化”(polarization)這個概念,而使用“超電勢”(overpotential)這個術語。極化本意上表示電極流經電流時電極電勢從平衡電極電勢的偏離,用來表示一種行為或動作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于極化沒有體現精確的量化,這對于依托測量科學或分析科學的應用來講非常不友好。而“超電勢”從電化學反應阻力(產生電流的能力,即反應動力學的限制)、電流流動阻力(阻礙電荷流動的能力)和活性材料離子的擴散阻力(及時傳質提供電荷的能力)這三個角度具體定義了活化超電勢(activation overpotential)、歐姆超電勢(Ohmic overpotential)和擴散超電勢(concentration overpotential),并且能通過測量伏安曲線(極化曲線)獲得這些超電勢的數值,因而對于科研人員和工程人員都是非常友好的,從測試結果可以分析清楚影響電極或電池性能的直接原因,從而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方案。 第二篇“傳統電源電化學”主要介紹了在20世紀就已應用成熟的鋅錳電池、鉛酸蓄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鋅氧化銀電池等化學電源的工作原理、材料特征和性能特點。第三篇“新型電源電化學”主要介紹了在21世紀突飛猛進的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電化學電容器、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液流電池、光電化學電池、核電池、熱電池等化學電源的工作原理、材料特征和性能特點。在這兩篇的每一章內容中,首先揭示出核心的電化學反應是什么,設計這樣的電化學器件的初衷是什么,繼而探討各種器件的電化學性能參數——電壓(熱力學)、是否容易充放電(動力學)、成本(材料是否易獲得、易制造)、壽命、容量、庫侖效率等的特點和制造工藝、應用場景等。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光催化分解水與光電化學分解水的原理相似,只在相應章節簡略介紹。 第四篇“能源電化學研究方法”主要介紹了能源電化學相關的標準和表征技術。第15章“能源電化學的相關標準”中介紹了化學電源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以使讀者了解對于電池性能的全方位要求,重點介紹了鉛酸蓄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和液流電池的相關標準。第16章“能源電化學的表征技術”中對電化學測試儀器的工作原理和電池性能測試方法做了介紹,重點對電池容量、能量密度、功率、效率、壽命、熱失控等性能的測試原理和具體方法做了闡釋。2023年10月由德國吉森大學的賈內克(Jürgen Janek)教授提出的表征鋰電極表面發生的電解質副反應的庫侖滴定時間分析(CTTA)方法也在本書中做了詳細解讀。 本書的特點之一是把重點聚焦于電化學,而不是日新月異的新材料。在各個章節中,把電化學反應作為核心,用化學反應方程式來突出電池放電或充電過程中發生的反應,用200余幅詳細的圖解闡明電化學反應過程中活性材料發生的變化。如光電化學電池的機理解釋中,傳統上用能帶圖來表示半導體/電解液界面處發生的變化【圖12.14(b)】。順著平行界面的方向(看向紙面)看過去,空間電荷層與亥姆霍茲層中實際的電場方向應該垂直于界面【圖12.14(a)和(c)中的左右方向】,但在傳統的能帶圖中電場和電子能量的坐標方向卻是上下方向【圖12.14(b)】,因而對于不熟悉物理學或電化學的讀者,較難理解采用這種表示法的電荷在半導體/電解液界面處的傳遞和交換行為。編者補充了空間電荷層與亥姆霍茲層中實際的電場方向與電勢的分布,并將電勢的分布在實際情形與傳統能帶圖中的對應關系展示出來,相信讀者通過學習這部分內容就能夠理解傳統表示方法從而推動自己的研究和學習。本書還設置了160余道思維訓練題培養讀者的創新思維,提供了50余幅思維導圖協助讀者理解鞏固書中內容。真正理解了能源電化學的機理,才能將各種材料應用和技術創新推向新的高度。 本書的特點之二是通過電化學的發展歷史講述能源電化學中涉及的概念、定義和理論。比如為什么英文的陽極叫anode、陽離子卻叫cation,陰極叫cathode、陰離子卻叫anion(1.3.3節)。再比如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原理,絕大多數解釋均基于“搖椅電池”概念。如果僅從“搖椅電池”角度去理解,鋰離子電池就成了濃差電池,而濃差電池很難產生3~4V的電壓。鋰離子電池本質上還是鋰金屬電池,是二維負極插層材料(intercalation material)的發現使得傳統鋰電池的枝晶生長問題被物理空間的“限域效應”(confinement effect)克服,鋰二次電池終于得以實用化。因此各種二維插層材料的開發均是利用了“限域效應”的機理,鎳氫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也遵循了相似的原理。科學認知基本都是來自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基礎理論的形成也是來自對實驗現象的剖析與思考。了解了從哪里來,才知道往何處去。通過了解能源電化學的發展歷程,可以領略到科學家和工程師在解決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和工程難題過程中的奇思妙想,以及這些問題的解決又如何反哺了基礎科學研究。 本書的特點之三是將電化學反應方程式與電極的實際工作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電化學反應方程式是靜態的,但是實際的電化學過程卻涉及物質的傳遞、電荷的交換、能量的轉換、活性材料成分和結構的變化等這些復雜的行為。比如LiNi-FeS2電池的正極放電機理,反應方程的大多數寫法是: 式(1)和式(2)中的Li+實際上只參與電荷守恒與正極材料的結構完善,但容易被不熟悉電化學的讀者誤以為Li+與電子結合在正極被還原。利用式(3)~式(5),讀者能輕而易舉地識別出Li+的作用以及在放電過程中哪些離子被還原和這些元素的價態變化。本書將電化學反應方程式—電極活性材料變化過程的圖示—清晰易懂的說明文字三者貫穿起來,闡述清楚各種化學電源中發生的電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揭示電極結構的設計、電池材料的選擇等影響電池性能的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就是進行新型電池設計、新型電池材料開發、新型電極結構設計的核心指導思想。 撰寫這本書,一是為了記錄自己在多年的教學、科研和服務企業過程中的思考,二是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可以吸收的正能量。本書面向的讀者是化學電源企業的工程師、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生以及對能源電化學感興趣的同仁。編者期望這本書能夠在工程應用和學術研究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基礎理論給工程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帶來啟發性的指引,讓工程應用中的實際問題給學術研究開辟新方向帶來指引性的啟發。一本書不可能給讀者帶來所有的答案,但是如果能幫助讀者走上正確的道路去尋找答案,編者的目的就達到了。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陷和疏漏,歡迎讀者批評指正。也歡迎讀者對于書中未闡釋清楚的問題和編者交流探討,以便及時更正和補充,煩請發送郵件至nwuenergy@***,謝謝! 本書由西北大學楊鷹擔任主編和負責統稿,西北大學李延和謝鋼、北京化工大學王楓梅擔任副主編。西北大學的劉季銓、雷琳、張天龍等同志參與了本書中部分內容的討論和編寫工作。研究生黃利蕓、思代強、楊雨晨、李瑞鑫、汪洋、李垚、劉海坤、徐藝鳳、雷甜甜、王林帥、李金龍、劉佳惠、姬輝等進行了資料收集、插圖繪制、內容討論等工作。感謝本書的參考文獻作者以及可能被遺漏的參考文獻作者。武漢市伏安極兮科技有限公司鄭成志和深圳市新威爾電子有限公司周吉財對本書進行了審閱。感謝化學工業出版社對本書撰寫和出版的幫助和支持,感謝在初審、復審和終審過程中提出細致修改意見和建議的各位編輯老師,你們的辛苦工作提高了本書的科學性和可讀性。 感謝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和陜西省碳中和技術重點實驗室對本書出版的支持。感謝西北大學給予我鼓勵與支持的各位同事! 感謝求學期間給予我諄諄教誨和無私幫助的各位恩師!未為師門爭光,不敢妄提師名,謹以此書獻給恩師。 向二百八十余年來為電化學科學和技術做出貢獻的前輩們致敬! 祝愿祖國的新能源事業蒸蒸日上! 楊鷹 2024年5月
第一篇 能源電化學基礎知識 / 001 第0章 緒論 / 002 0.1 資源 / 002 0.2 能源 / 002 0.3 能量 / 004 0.4 新能源與電化學的關系 / 007 第1章 能源電化學基礎 / 009 1.1 電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簡介 / 009 1.2 化學電源的發展過程 / 014 1.3 化學電源 / 021 1.4 化學電源的性能參數 / 026 第二篇 傳統電源電化學 / 037 第2章 鋅錳電池 / 038 2.1 概述 / 038 2.2 鋅錳電池電化學 / 042 2.3 電極材料 / 050 2.4 鋅錳電池性能參數 / 052 2.5 鋅錳電池的制造過程 / 054 第3章 鉛酸蓄電池 / 057 3.1 概述 / 057 3.2 鉛酸蓄電池電化學 / 061 3.3 鉛酸蓄電池的主要性能參數 / 069 3.4 鉛酸蓄電池的失效 / 072 3.5 鉛酸蓄電池的制造工藝 / 073 3.6 鉛炭電池 / 074 第4章 鎳鎘電池與鎳氫電池 / 076 4.1 概述 / 076 4.2 鎳鎘電池 / 079 4.3 鎳氫電池 / 087 4.4 鎳氫電池的制造工藝 / 091 第5章 鋅氧化銀電池 / 094 5.1 概述 / 094 5.2 鋅氧化銀電池電化學 / 099 5.3 鋅氧化銀電池的主要性能 / 104 5.4 鋅氧化銀電池的制造工藝 / 106 第三篇 新型電源電化學 / 109 第6章 鋰電池 / 110 6.1 概述 / 110 6.2 鋰電池電化學 / 114 6.3 鋰電池的主要性能 / 129 6.4 鋰電池的制造工藝 / 130 第7章 鋰離子電池 / 132 7.1 概述 / 132 7.2 鋰離子電池電化學 / 137 7.3 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性能 / 147 7.4 鋰離子電池的制造工藝 / 148 7.5 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 / 149 7.6 固態鋰離子電池 / 149 7.7 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區別 / 151 第8章 燃料電池 / 153 8.1 概述 / 153 8.2 質子導電型燃料電池 / 160 8.3 氫氧根離子導電型燃料電池 / 165 8.4 氧離子導電型燃料電池 / 167 8.5 碳酸根離子導電型燃料電池 / 169 第9章 液流電池 / 173 9.1 概述 / 173 9.2 全釩液流電池 / 177 9.3 鐵鉻液流電池 / 182 9.4 鋅基液流電池 / 184 9.5 水系新型液流電池 / 186 9.6 非水系液流電池 / 190 9.7 太陽能液流電池 / 191 第10章 金屬空氣電池 / 194 10.1 概述 / 194 10.2 金屬空氣電池電化學 / 198 10.3 金屬空氣電池的主要性能 / 204 第11章 電化學電容器 / 206 11.1 概述 / 206 11.2 典型電化學電容器 / 211 11.3 電化學電容器的主要性能 / 215 第12章 光電化學電池 / 218 12.1 概述 / 218 12.2 半導體電化學基礎知識 / 226 12.3 光電化學電池電化學 / 234 12.4 光電化學電池的主要性能 / 237 第13章 熱電池 / 239 13.1 概述 / 239 13.2 熱電池電化學 / 243 13.3 熱電池材料 / 246 13.4 熱電池的放電性能 / 247 13.5 熱電池的制作工藝 / 248 第14章 核電池 / 249 14.1 概述 / 249 14.2 核電池材料 / 254 14.3 主要性能 / 256 第四篇 能源電化學研究方法 / 257 第15章 能源電化學的相關標準 / 258 15.1 概述 / 258 15.2 我國化學電源相關標準的制定情況 / 262 15.3 原電池型號的表示方法 / 263 15.4 鉛酸蓄電池的標準 / 265 15.5 鋰離子電池的標準 / 268 15.6 燃料電池的標準 / 273 15.7 液流電池的標準 / 274 第16章 能源電化學的表征技術 / 277 16.1 電化學測試系統 / 277 16.2 電池性能測試方法 / 281 16.3 電極活性材料研究方法 / 290 參考文獻 / 296
ISBN:978-7-122-46024-0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4-08-01
裝幀:平
頁數:298